歡迎訪問上海呂四至鮮電子商務有限公司
8月下旬,正值休漁期,中國六大漁港、世界十大漁港之一的呂四漁場也安靜了許多。不過輾轉各地、聚在辦公室里為呂四海鮮奔忙的漁人中,卻多了一個90后年輕人的身影。作為第八代新漁民,她承襲祖輩靠海吃海的傳統同時,也把自己多年留美的金融思維融入實體經濟,用全新的概念打造以優質海產品取勝的地域品牌、個人品牌。
第八代新漁民:從金融向海洋的華麗轉型
袁可欣出生在江蘇南通市呂四港,呂四港是中國六大中心漁港之一。因此她的祖上七代皆是漁民,到了她已經是第八代。袁可欣的父親27歲時打造了水產品冷凍加工工廠——至誠水產品有限公司。這是90年代初政策背景下為數不多的私營加工工廠,也將代代相傳的水產行業從高風險的駕船出海轉型為上岸建廠經商。和至誠一起成長起來的袁可欣,在父親的影響下,對呂四港也產生了深厚的感情。

2018年,在海外學習了多年歸來的袁可欣割舍不掉對呂四的這一份情感,便開始了白天在金融公司工作,晚上忙著處理家里海產工廠事務的日子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她的時間和精力已經無法支持她“一心二用”,不得不在金融和海產中做出選擇。她堅定不移的選擇了海產,談起這個選擇,她說道:“每天晚上處理家里海產事情的時候,看到經過我的手將海產送到消費者手里,他們滿意的反饋是我幸福感的來源。這種和消費者特殊的情感維系,是我選擇回到家里的原因。”
全面接手家里海產業務的袁可欣,逐漸發現了至誠發展的瓶頸。“沒有人知道呂四海鮮,沒有消費者能認準呂四海鮮購買,是制約我們這個漁港發展的關鍵問題。”袁可欣通過多年的金融學習和工作,精準的抓住了當前的難題。
以前,她在金融公司從事產品經理的工作。她說,一些私募產品的底層都是有名的企業,越是有強有力的支撐,越容易受到客戶的青睞。相同的邏輯,同樣可以運用到家里海產的實體經濟,當一個地方有名,品牌的名聲打響了,當地的海鮮當然不愁賣。
意識到問題所在,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,袁可欣立即行動了起來。她組建了一支背景豐富、技術過硬的年輕團隊,把新鮮的血液和思維,帶入這個傳統的行業。
“縱使我們不一定了解傳統規則,但是初生牛犢不怕虎,生鮮行業也有一幫有激情的優秀年輕人,愿意為之努力。”在互聯網與金融思維的影響下,袁可欣帶領團隊打造自有品牌“至鮮”的同時,也想要打響呂四的地域品牌,讓優質的海產品成為呂四的地域名片。
入駐京東 開拓品牌發展的數字化路徑
一個好的品牌,必然需要好的產品支撐。在擁有豐富的黃海海產資源的呂四,自然是少不了高質量的好海鮮。袁可欣決定從呂四的特色海鮮入手,尋找呂四擁有的高質量海鮮產品作為至鮮打頭陣的明星產品。經過一番考察和調研,油帶魚成為了當之無愧的明星產品。油帶魚是帶魚的一種,只會在呂四黃海這塊海域有比較高的產量。作為帶魚中高質量的產品,價格也是較高的,由此號稱帶魚中的“愛馬仕”,但是喜愛它的消費者不占少數。
推出明星產品后,袁可欣開始正式為品牌造勢。今年5月,她帶著至鮮入駐京東生鮮。店鋪運營前期,京東運營的工作人員一起參與店鋪方案制定、定位方向,通過銷售數據反推品牌策略,對至鮮挑選上架產品、定價都非常有幫助。
袁可欣說:“京東的運營人員給了我們很多寶貴的建議,我們也在京東的建議下開始發展海產深加工。”在京東運營人員提出做快手菜的建議時,袁可欣作為一個經歷過上班生活的90后十分感同身受,“我太了解上完一天班不想點外賣,也沒有精力費盡心思做飯的感受了”。
她立馬和團隊里的伙伴瞄準95后消費者,洞察年輕人對“懶人快手菜”的需求,對原生態海產進行升級深加工。9月京東的五湖四海開捕季上,至鮮將推出切塊梭子蟹,讓消費者拿到蟹拆開就能直接放到鍋里烹飪,打造適用于獨居青年、家庭用戶和餐飲店的高品質海產品。
至鮮與京東的合作不但對品牌有裨益,在配合上添加了更多的人力,從生產,包裝,到物流配送,拉動了當地更多工人的就業機會。可見通過京東,消費者享用更多高質量農產品的同時,“好價”帶來了更好的收入,單位面積的產出效益更高,農戶增收真正落到了實處,形成了“質量越高-消費者越滿意-農戶收益越高-改善生產-提供更多高質量農產品”的農產品產銷正向循環,從而有力支持農村農業產業興旺,助力鄉村振興和消費升級。
如今,至鮮已經積累了一批忠實用戶,正在向打造地域名片、高品質年輕化健康品牌的方向沖擊,而京東則持續助力源產地打通農產品流通渠道,通過直接聘用大量一線員工,開拓線下門店,和對物流與自營商品的長期重投入,來著力于做強實體經濟,創造社會價值。